民间有句这样的谚语,“养树需护根,养人先护脚”,尤其是随着进入冬季之后,天气越发的寒冷,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开始注重养生保健,而泡脚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式,所以随着气温的降低,泡脚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不要单纯地看泡脚这一个小过程,如果泡脚方式运用的好,对人体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滋补保健效果,如果泡脚方式不好,反而会让身体受到一定的影响,酒精泡脚对人体好不好呢?泡脚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,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每天用热水泡脚,究竟对身体好不好呢?
加快血液循环
常用热水泡脚,有助于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垃圾,降低局部肌张力,让身体微微的发汗,更能够缓解身体疲劳。
改善睡眠,消除失眠症
每天坚持使用热水泡脚,更有助于丰富脚部的神经和毛细血管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,而这种刺激能够直接反射到大脑皮层,抑制大脑皮层消除失眠症,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,泡脚的过程当中,也可以通过按摩脚部穴位,刺激经络,有助于加快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,调节经络和气血。
驱寒保暖
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,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,新陈代谢的同时,促进体内毒素垃圾的排出,也有助于身体微微发汗,排除体内的寒湿气,以达到驱寒保暖的效果,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,减轻身体患病的风险。
调理月经
大多数女性朋友都是寒性体质,也都存在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的问题,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,更能够促进身体内的循环,气血通畅,更有助于缓解气血郁滞等问题,促进体内寒湿气的排除,也有助于缓解宫寒,调理月经问题。
美容养颜
常用热水泡脚,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促进身体内毒素的排出,有助于血液循环通畅,血液中毒更能够运输到皮肤内部,让皮肤变得更加红润有光泽,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。
增强体质
在中医上认为,足部是足三阴经,足三阳经的起始点,与全身各个脏腑和器官有密切的关系,常用热水泡脚,更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,调整脏腑功能,增强体质。
泡脚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1、时间不要太长
泡脚虽然对身体有好处,但是泡脚时间不宜太长,如果超过30分钟,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,导致血容量增加,回流血容量减少,身体各个器官可能会出现供血不足的问题。
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身体素质比较差,器官及脑衰退,血液循环速度比较慢,自我调节能力减弱,长时间泡脚,更容易增加冠心病和脑血栓的形成风险。
2、泡脚的最佳时间
俗话常说“热水泡脚,赛吃人参,富人吃补药,穷人就泡脚”,从这一点来看泡脚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,这话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
泡脚的最佳时间,是晚上9点,因为此时也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,在此时泡脚,身体的热量增加,血管扩张,更有助于活血促进血液循环,工作劳累了一天之后神经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,肾脏也比较劳累,通过泡脚,能够让身体和各个器官得到很好的放松和调节,以达到养肾的效果,人体也会感觉到舒适和放松。
3、泡脚水温不宜过高
有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,把脚泡得通红,认为水温越高,养生效果越好,事实上泡脚水温不宜太高,最佳以40度左右为宜,。
如果水温太高,脚部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,血流量更多地流向下肢,容易引起心、脑、肾脏器官供血不足,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来说,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而且水温太高,也会破坏脚部表面的皮脂膜,使得角质层变得干燥,甚至起皮干裂。
如果泡脚水温过热,也会导致脚底韧带受热变得松弛,不利于足弓的发育,久而久之还会诱发扁平足。
4、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
吃完饭之后,不建议立刻泡脚,会转而流向下肢,久而久之,影响消化吸收,引起肠胃负担,也会造成营养缺乏,最好在吃完饭之后,过一个小时之后,再洗脚。
5、脚气患者泡脚要小心感染
对于患有脚气的患者,泡脚的时候,不宜用太热的水,避免造成伤口感染,而且对于患有足部炎症、皮肤病,皮肤病,外伤这类人群也不宜长时间泡脚。
6、婴幼儿其实没有必要泡脚
小孩是“纯阳之体”,这种体质更容易发热上火,如果再用比较热的水泡脚,发汗,会热上加热,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婴幼儿,对外界温度感知不一样,而且身体体质素质不同,大人觉得水温稍热、对孩子来说可能已经很烫了,更容易烫伤娇嫩的皮肤。
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婴幼儿不适合用热水泡脚,可以用温水,把小脚擦洗一下就可以。
7、泡完脚后不要立即睡觉
睡觉之前常用温热水泡脚,有助于放松身心,缓解身体疲劳,改善睡眠,但是有些人在泡完脚之后脚是比较温暖的,马上上床睡觉的话,没过多久脚部温度就会冷下来。
正确的做法,应该是在泡完脚之后,最好先给脚部和小腿,进行适当的按摩,让热量传递到身体各个地方,这样更助于保暖,再进入睡眠,会更好一些。
大伙在平时有喜欢泡脚的习惯吗?还知道泡脚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和应该注意的事情,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。